|
算命風靡 年輕人到底在算什么?时间:2023-04-03 “9.9元測運勢”“19.9元測感情”“199元改運勢”……如今在網絡上,類似的網絡占卜廣告并不鮮見,不論是公眾號,還是私人微信;不論是電商平臺,還是小程序,隨時有人為我們的命運“答疑解惑”。而根據網絡調查顯示,近80%的被調查者有過算命行為,其中九成是90后,他們曾在互聯網平臺上算過命,且多數是求算愛情運。都說算命是迷信、糟粕,可為何追趕時尚潮流的90后對它情有獨鐘?算命背后又到底體現了年輕人怎樣的心理狀態呢? 其實算命這一行為,也跟人類的許多行為一樣,有需求,就會有人去滿足需求;有市場與利益,就會有人去追逐利益。就像司怪馬遷所說: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”算命也是由于有人信,才會有人算,但信與算之間,仍然是圍繞著利展開。 對于想算命的人來說,算命的目的就是為了解除疑惑或者尋求某種安慰,而對于給人算命人而言,就是“利益”了。喜歡去“算命”的人,大都有以下這三種心理: 一、隨眾的心理 關于算命,我們經常聽到這么一句話,就是“XX說算的很準”。而這句話,其實正是人們說服自己相信的理由。別人都說準了,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試試呢?換句話說,人們去算命,并不是因為算命先生的高明而相信,而是自己說服自己去相信算命先生的話。而自己說服自己,其背后正是隨眾心理的驅動。 二、尋求心理安慰 當今社會競爭壓力很大,面對復雜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,掌握未來的信息,幫助自己進行判斷和選擇,將成為成功的關鍵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算命恰好就能解決這樣的需求,因為算命本身就是預知未來之事的一個渠道。所以,當人們遇到自己無法解釋的事情之后,往往會選擇通過算命的方式來解決。盡管這種方式并沒有什么依據,但是,算命在很多時候,也可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。 三、寧可信其有 古語有云: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。大意是說,信了不會吃什么大虧,若不信的話,很可能就會吃大虧。這其實就是絕大部分人去“算命”的心理。換句話說,縱使一次算不準,也不阻止人們這種好奇與投機的心理。甚至可以說,在很多人的心理,算不準要么是自己的生辰不正確,要么是算命先生水平不夠,而不是“算命”這一行為本身的問題。因此,很多人去“算命”,大都會找好幾個不同的人算,這就是“寧可信其有”的心理。 其實對于現在年輕人愛算命的現狀,小編認為其背后顯露出的是一種“擺爛”的心態:都是普通人,但卻沒有能力也沒有強烈的意愿去改變命運,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所以想通過算命這件事來“安慰”自己,求個安心。很多社會精英不信命,他們說的對,因為他們已經用信念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,以鋼鐵般的意志闖出一條康莊大道。在他們看來,算命是可笑的“迷信”。算命中也有不算僧人和軍人的說法。因為僧人的觀念遠離俗世,不在意名利金錢;而軍人的意志力足夠堅定,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。 所以算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?我想,其實可以通過算命去了解自己的上限,不要不自量力,不要妄自菲。褐雷约旱纳舷,然后不斷向其努力,做到自己的極致最好,同時積德行善,把命運中不夠好的東西轉化掉。知道了不好從而去改變,不斷的自省修身。欲修其身、正其心、誠其意、致其知。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!這樣算命是可以讓人甚至整個社會越來越好的,是一種積極的導向,這也許才是我們古代先賢發明這套工具的初衷。
|